NOW YOU SEE ME?

神奇女侠:当曙光降临之时

有剧透!


去年三月,当看完BvS首映在一片唏嘘声中离开影院的时候,不管现实世界还是整个DCEU来说,都是黎明前最清冷黑暗的时刻。那天晚上我曾在影评里写过一句,ww是整部沉浸在混沌黑暗中的BvS里唯一的亮眼光芒。时至今日,在大多数DC死忠粉已经对这个系列放弃了期待的时候,我却看到来自天堂岛的女神,或将成为正义黎明第一道充满信仰的曙光。

1.声画&制作 7

首先是最直观的画面,场景画面由于制作规模原因,WW肯定是不如BvS的宏大壮阔艳丽夺目,其中很多镜头都采用人物特写加以利用景深模糊或简化背景才弥补特效的不足;而且由于DCEU一贯的浸墨汁风格,除了天堂岛以外的戏份还是多以雾霾天,阴天,傍晚,大量夜战为主。

但与此同时摄像的主要精力全都在于人物特写上,打光恰到好处,在不同时期通过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黛安娜的力量,柔美,或是神性,让观众以最直观最深刻的方式为主角所吸引,甚至惊呼。而多处升格(慢动作)也完美演绎出了肉搏戏的力度和主角的感情,尤其是最后诀别时戴安娜呐喊的多角度镜头,即便是从未了解过漫画中这一对恋人的普通观众同样也为之动容。

BvS里多次出现的亚马逊风格BGM在该片中同样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配合精心设计的打斗场面,气势磅礴,因此当戴安娜手持盾剑飒然出现在战场正中的一刻,于看客而言,俨然就是天神降临之时。

WW的打斗戏同样是本片中最大的亮点,不同于同宇宙前作自杀小队几乎是敷衍一般的打斗设计,WW可谓拳拳到肉,战力爆表,一切场面调度都围绕这WW的动作而设计。在这部电影中一贯被刻板印象固定的女性角色身上爆发出了百倍远胜世间一切生物的绝对性压倒力量,巨大的固定形象落差与凡人所不可逾越鸿沟创造出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威慑力,给观众带来的视觉与心理冲击远大于近期一切同类型超英片。


总体而言,除开戴安娜和史蒂夫的部分镜头之外,由于制作原因并算不上特别有规模,各种缩减成本的小场景和摄制技巧也很明显,但整体水平合格,且主角十分出彩。

2.剧本 7.2

一如既往地,WW同样开篇较为隐晦平淡,节奏偏乱,前半部分情节冲突也较为生硬,缺乏足够铺垫,大部分时候靠台词抖机灵撑,有着很明显的赶剧情的意味。最后大决战又在悲情戏过后迅速靠反派几句不加修饰甚至有些低能的台词结束,非常影响刚刚塑造好的悲壮氛围。

而随着电影的推进,在主角团进入战线后,前半部分亚马逊一族如同儿戏般不为人所相信的神话终于得到了证实,结合现实的一战背景(需要强调的是WW背景是一战,不是二战,德国还是帝制)让整个故事有了更进一层的代入感,而且也呼应了信仰的主题。

关于阿瑞斯的反转同样是剧本中设计非常精巧的一处,邪恶疯狂的敌人并非真正的原罪,看似代表邪恶的战争之神实则一直隐藏于所谓“正义”的一方。编剧对于正邪的解构是建立于一定的事实基础和深入理解上的,这一点远胜于同样以解构邪恶为卖点的自杀小队,做到了真正的剧情丰满,言之有物。

3.角色6.9

作为神奇女侠的个人电影,全片可以说是十分敬业的展现了戴安娜从天真少女到见证世界残酷的成长过程。美中不足的是在前期角色表现的有些片面,比起说是单纯冲动更像是营造了一种狂躁的氛围,或者说因为影片前半部分整体节奏略乱的原因不能恰到好处地表现理念冲突,而更像是一场场缺乏铺垫的单方面争执。好在戴安娜在全片中基本说到做到,争执过后总能以压倒性的实力服人,因此观众在爽快的打戏中尽兴后也不会太过追究之前的逻辑问题。

史蒂夫作为带着悲情色彩的男主角毫无疑问打动了所有在场观众的心。如果说前半部分会让普通观众产生一种老好人+恋爱角色的印象,那最后与挚爱在无声中的告别,作为一名军人壮烈牺牲前的大笑,犹豫,赴死的毅然决绝可以说是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久久无法释怀。

可惜的是,除却男女主角外,由于篇幅限制,可以看得出心理创伤的狙击手,讲述历史的印第安人,生错肤色的演员,风趣的秘书,对将军怀有情愫(?)的毒药博士都是有着丰富背景剧情设定或是有趣的角色,可在实际电影的表现里却都只有匆匆一瞥,还来不及铺展开或对剧情推动产生什么重大作用就又匆匆流于形式走了个过场,反派最后几乎是不走心的台词亦然。(反派选角其实很有意思,是HP里的卢平教授,这么一个温柔和雅的形象在最后的反转可以说是惊艳的,可惜末尾台词形象崩塌)

DCEU的群像人物塑造几乎已经成了一道过一次摔一跤的硬坎,WW中男女主角方面已经进步了许多,但整体结构却依旧不够丰满立体,主要就是由于配角形象的单薄或刻板。如果能够兼顾配角,电影想必能更加具有观赏性。

4.内涵 8.9

这是DCEU第一次在内涵和内涵叙述上接近了诺兰蝙蝠侠三部曲的高度。


现代电影多少都有解构主义倾向,商业爆米花片中的解构化往往更具有娱乐性质,而神奇女侠整部电影主基调都在讨论善恶与信仰,是比较非主流的哲学方向,这从一方面来说相对比较不讨好一般受众,但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向DC系列电影前作的优势致敬与学习。

影片从开始的人类善良,宙斯之子邪恶的固定概念,到结尾高潮部分对人类和阿瑞斯,让观众与主角一同对善良与邪恶的重新定义。戴安娜在亲眼目睹战争惨烈,杀死将军后发现战争并没有停止,与阿瑞斯谈话得知真相,目睹史蒂夫牺牲后信仰一次又一次崩塌,世界并不是只有善良与美好,传说中罪行累累的战争之神实为真相之神也曾被人类中伤抛却,所爱之人不会永远陪伴在身边,但也就是被一切伤害到支离破碎,戴安娜才得以以女神的姿态浴火重生,叱咤而归。

点映场后看见有评论将神奇女侠打为“伪女权电影”,因为“戴安娜是靠男人给她的爱情才得以获得力量”。对此本人着实不敢苟同。首先不论男女,不论谁的爱情不比任何感情卑微,在人格独立的前提下为爱而战本就不是一件值得羞耻的事情。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戴安娜并不是仅仅因为爱人去世想要复仇或悲痛的一己私欲而爆发出了绝杀的力量。临别前的史蒂夫向戴安娜说“I save today,you save the world.”,接着史蒂夫为了拯救生命而牺牲。史蒂夫是一个“美国队长”式的正面人物,勇敢,正直,善良,多么美好的一个人却依旧敌不过战争中残酷的命运;即便白头到老,而生为凡人的史蒂夫注定不能与戴安娜永生相伴。这是生而为人的不公平,这也是这个世界最真实而残酷的一面。戴安娜曾经一心想要拯救的是整个世界,她以为用单纯善良可以杀死邪恶,可到头来却发现连身边的人都无法挽留,她是天神下凡,却依旧抗拒不过命运的齿轮。而史蒂夫是渺小的人类,为最丑恶的战争付出了生命,但他留给这个世界的依然是最美好的那一面,不仅仅是爱情,更有善意,更有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与永不放弃的希望。

WW电影中的信仰正是对人类善念的续存与希望,那是干涸绝境中开出的花朵,用苦痛血泪凝成的歌声,伊甸园与乌托邦的幻想被打破时仍能够负伤坚持的信仰,才是漫漫黑夜中永不熄灭的明光。

戴安娜的相当一部分痛苦源于摒弃对世界的怨憎,化以神性的慈悲相待,与漫威的人性化的“复仇者”定位不同,DCEU宇宙的英雄少了些快意恩仇嬉笑怒骂,整体气质更接近于耶稣受难般神性化的,有所克制的“救赎者“。戴安娜正是蜕变为了“救赎者”,才会拒绝阿瑞斯的邀约,才会放过毒药博士,才会真正爆发出神女的力量,将人类从这场无止尽的战争中解救出来。

5.一些小惊喜

片头是韦恩公司(蝙蝠侠)送来的老照片,最后戴安娜也有给老爷回信。
正联logo里有三巨头,钢骨,闪电,海王,绿灯(应该是哈尔的造型),大合照闪太快了看不太清楚。
WW的冰激凌梗。


总体而言是一部普通观众看了不至于生厌(甚至会被其中亮点吸引),粉丝看了会喜欢,水平还不错亮点突出但硬伤也很明显的7.5+电影,话不多说,查场次二刷去了。

评论
热度 ( 17 )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27th. | Powered by LOFTER